如无意外,人民币在11月30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讨论后,将会成为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第五种货币。IMF总裁拉加德本月13日表示,技术评估认为人民币满足了“可自由使用”货币的要求,自己支持工作人员的建议,将其纳入SDR。这一声明使得人民币月底“入篮”,基本已成定局(注:新篮子从2016年10月开始有效)。
SDR这个因为人民币而被全球市场广泛关注的概念,之前在经济学界也是知者甚少。特别提款权简称SDR,是IMF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它是IMF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IMF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它可与黄金、美元一样充当国际储备。目前,SDR货币篮子由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四种货币组成,比例分别为41.9%,37.4%,11.3%和9.4%。如果人民币加入,比例可能会达到10%至15% (权重由IMF根据出口份额和外储份额计算)。
人民币被纳入SDR,无疑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笔者认为,这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战略,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的认可,和对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市场,和促进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期待。短期来看,“入篮”的象征意义和政治影响远大于实际意义和经济影响。但是中长期来看,无论是对内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金融改革资本账户开放,乃至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还是对外对全球金融市场发展,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整,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重塑,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分担美元国际储备地位
人民币加入SDR可能引发的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可以像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全球贸易的影响一样重要。如果中国可以成功推进改革和市场化的发展,持续扩大人民币在贸易和金融交易在国际上的使用,人民币加入SDR有一天可能会被看作国际货币史上一个分水岭的事件,媲美美元在20世纪初时取代英镑的地位,或是国际金本位制的解体。
2007至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元大幅贬值,不论是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的中国,还是国际学术界都深刻意识到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而这反映了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1960年的论著《黄金和美元危机》中指出,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两难境地(特里芬难题):要满足作为国际货币的需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逆差,这会导致美元贬值;而理论上作为国际货币的前提是币值稳定与坚挺,这要求美国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同时,金融危机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尤其当市场面对危机急需安全性和流动性时,美元仍是独一无二的避险天堂。欧元和日元最多只能算是似是而非的对手。一个根本的原因是美国高度发达的债券市场:不论是其规模、流动性,还是拥有大量衍生工具用以对冲汇率风险都是无与伦比的,和有稳定信誉和法律保证的美国国债。
可以预见,随着全球经济的多极化和国际货币的单极化,全球安全资产供给短缺的问题也将会进一步加剧。一方面是新兴市场的崛起,外汇储备的积累,对储备资产的需求大增。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的放缓,储备资产的供给渐缺;欧元由于区内缺乏统一的财政,亦无法大量提供像美国国债这样的储备资产。而中国是唯一有经济和金融实力,可以有实质意义地提供储备资产,来缓解全球安全资产短缺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家。
央行行长周小川早于2009年3月撰文《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提出用IMF的特别提款权SDR代替美元,充当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与此同时,自2009年以来,中国央行和货币政策的一大目标,就是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推动中国金融自由化
短期的影响主要是象征意义和信心效应。“入篮”标志着IMF执董会(有一个总裁和24个执董代表188个成员国家)对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这一地位的确认。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振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和人民币资产的信心,但加入本身应该不会马上导致对人民币资产的大规模增持。首先,特别提款权SDR是IMF和其成员国之间的权力,并不在全球金融市场使用。截止到今年9月底止,SDR存量有大约2000亿元,相当于2800亿美元。人民币入篮后,IMF成员国通过所持SDR,将自动形成对人民币约300亿左右美元的敞口。
其次,主权投资者比如中央银行外储经理和主权财富基金,并不会按照SDR的比例来配置外汇储备。全球外储约12.4万亿美元,除中国外有8.9万亿。和中国有大量贸易投资往来的已有增持,未持有国家会有分散风险的需求,但增持人民币资产也需要一定的考核流程和技术准备。而私人机构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主要还是取决于能否为他们带来经风险调整后,高于其他资产的收益和流动性,包括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市场开放的程度,资金进出是否便利,交易工具的多元化和是否有足够的风险对冲工具等等。
“入篮”并不标志人民币自然成为储备货币,储备货币的地位最终是市场的选择。但这一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对中国经济向市场化过渡和全球经济结构再平衡,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加速国内金融改革开放和资本账户自由化,将使中国逐步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体系,并同时推进经济改革,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再平衡。在中国经济已经深化融入全球经济下,开放资本账户亦会加快中国金融体系,融入全球金融市场的步伐,改善全球资源配置。
加速内地金融改革
实际上,自2009年起,央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速,在鼓励人民币支付结算,建立离岸人民币中心,央行间签订货币互换协定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SWIFT资料显示:2015年8月人民币(2.8%)首超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全球支付货币(美元44.8%、欧元27.2%、英镑8.5%),并以9.1%的比例,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美元:80%)。
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战略目标,也可加速了国内的金融改革,更为市场化的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和更加开放的资本账户。2015年,在SDR评估前,各项改革更是紧锣密鼓。7月央行向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之后又放开了外汇市场。8月改革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定价机制;10月取消了存款上限,名义上完成了利率市场化。下一步,向居民开放海外市场和向非居民开放国内市场的政策会逐步推出,比如国内居民海外投资的QDII2和继“沪港通”之后的“深港通”甚或“伦港通”等等。
回顾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一个指摘,是中国的“储蓄过剩”加剧了全球失衡。封闭的资本账户,加上巨额贸易顺差使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大量外储用来购买美债,推低了美国的收益率曲线,提高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加剧了失衡。未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深入,将会促进人民币更广泛的使用,资本账户的开放,中国对外投资的增加,和外汇储备的减少,和改善全球国际收支的失衡。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地产金融网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地产金融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电话:025-86893515,邮箱:21160051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