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金融聚焦 » 正文

内地客香港排队买保险今年要超300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14  浏览次数:3367
核心提示: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最新发布信息,内地访客在2015年前3季度新增保单费总额约合211亿港元,占到香港个人业务新增总保费的21.7%,已经超过两成,并呈现加速度的增长。数据显示,2010年内地客户到香港投保金额为44亿元港元,2014年达到244亿元,预估今年会超过300亿元。相比5年前而言,这一数字增长了6倍。
香港保险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最新发布信息,内地访客在2015年前3季度新增保单费总额约合211亿港元,占到香港个人业务新增总保费的21.7%,已经超过两成,并呈现加速度的增长。数据显示,2010年内地客户到香港投保金额为44亿元港元,2014年达到244亿元,预估今年会超过300亿元。相比5年前而言,这一数字增长了6倍。

 

 

1现象:内地客香港保单平均每张15万港元

 

实际上,大陆的高净值人群、高收入者正在成为香港保险业的重要新增客户。据业内人士推算,去年内地访客在香港购买的长期终身人寿保险、重疾险等平均每张保单、每年缴费的额度为15万港币左右。

 

 

2对比:同等保单香港保费比内地低三成

 

香港保险目前最吸引人的地方主要有三方面:长期终身寿险、高端医疗保险、重大疾病险等保障型保险,同样保额的情况下,香港保费低30%左右;赔付范围更覆盖广,全世界受理理赔,适合有移民需求的家庭;可用美元计价,刷内地银联卡的人民币账户,购买大额理财连投险等,规避了中国大陆的外汇管制每人每年换汇最高5万美金的监管门槛。例如,购买香港的重疾保险保额可达到1000万元港元,相当于人民币800万元的保额。刷银联卡人民币可直接购买,不必换汇。


以香港排名前三的某保险公司的一款重疾保险产品看,该险种保障范围有52种,还对17项疾病预赔,加起来有69种,保费比内地优惠30%—40%。最主要的是它的分红保单现金价值高,投保年龄是出生15天到65岁。缴费首10年内附赠35%保额,相当于保费更加便宜,还对等6种疾病增加20%额外保额。


香港的保险是全球理赔。在香港购买,无论投保者是旅游还是留学到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疾病而住院,都可以理赔。内地投保人报案理赔,理赔过程中投保人不用亲赴香港,只需邮寄认可医院的诊断书、医疗费发票等凭证即可。

 

 

3门槛:必须本人亲自到香港保险公司录像签约

 

香港保险业“严进宽出”,严是指对于像重大疾病险这种健康险类的产品,只对满足一定条件的人销售,能否购买需详细咨询;宽则是说赔付程序简单、理赔快。

 

可以接受内地人士的咨询和预约,但是购买保险则必须来香港才行”。按照香港的法律规定,内地访客签订保险合同必须亲自到公司,持身份证明进行录像等第三方认证的证据保存。还需要确认对保险条款细节了解的环节。

香港保单有一个“不可争议”条款,规定保险公司不能以任何理由,宣布生效两年以上的寿险保单“作废”。“简单来说,保险公司以投保人隐瞒、漏报、误告等理由予以抗辩的期限是两年,超过两年保险公司便不得以此为由拒付赔偿金。”

 

4风险:一旦发生纠纷适用香港法律

 

在香港签订保单会按照香港法律规定来执行,涉及法律适用问题,包括纠纷解决,香港和内地的法律体系不同,内地客户需要适应;一旦发生理赔纠纷,投保人就可能遭遇境外诉讼,会付出高额成本和诸多不便。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在官网上明确表示,并未被法律授权处理投保人与保险企业的纠纷,只会尽力调解。承诺的受理投诉周期为10天之内给予回复。

还有一个非政府机构的自律机构——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专责执行自律监管计划,向保单持有人或其受益人提供有效免费渠道,协调索偿纠纷。该机构承诺的调解周期为4-6个月。
中国大陆投保人到消协投诉、到保监局投诉,一般7个工作日就会有反馈,相对而言,香港相关机构的处理时效要远远不及。
此外,超过80万港币保费纠纷的保单就要通过司法程序裁决。一旦出险理赔时适用香港法律,如果发生理赔纠纷,内地客户必须亲赴香港,而且要请香港律师,由香港法庭审理,这些都可能增加理赔成本。 

 

5观察:保费流失趋势应被重视

 

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副主任胡波认为,虽然与中国大陆寿险每年1万亿保费规模相比,内地访客到香港购买的保单规模不足3%,可能还没让内地保险公司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但这个保费流失的趋势应该得到重视。内地保险产品与香港产品相比的吸引力不足有很多原因。有价格管制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内地保险公司创新的意识和压力不足。


胡波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其中一个必然因素就是会扩大开放。国家在几个地方搞自贸区,一个动机就是希望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倒逼我国内部改革。特别是在深圳,出了很多的文件,希望推进深圳和香港的保险业的互联互通。其中一条就是“产品互认”,即香港保险公司销售的产品在深圳的市场认可它的合法地位。如果保险产品互认得到推进的话,香港保险公司在内地没有公司,也得到大陆的认可,这将对大陆的保险公司形成特别大的压力。


当年第一家引入的境外金融机构是保险公司,第一家国有的金融企业到境外上市的也是保险,保险行业曾是中国金融业走向开放的排头兵。如今,在银行、证券、跨境资本流动等金融领域的其他方面,开放的力度都在增强。过去保险行业是金融业对外开放走在最靠前的,现在有被大幅反超。


胡波说:“我个人认为,应对的方法是,要坚定的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需要引入外部的竞争压力,来压着内地保险企业进一步创新。增进保险业繁荣的解决方案还是开放和创新。”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地产金融网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地产金融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电话:025-86893515,邮箱:2116005100@qq.co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本站精彩推荐

首页 网站介绍 企业邮箱

地址:南京市汉中路89号金鹰国际商城35楼c4座 025-86893515 投稿QQ:2116005100

策划、设计、制作:北京中视紫金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邮箱:meigui916@163.com

地金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305432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026号

服务时间:09:00-20:00

邮箱:dcjr1688@126.com

投诉电话:1358405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