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创业板注册制首批受理企业在6月22日晚正式揭开面纱,共计33家,其中IPO申请32家,再融资申请1家。
IPO申请企业中有一家颇为引人瞩目,即深圳市特发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特发服务”),其隶属于房地产行业。
对于A股市场来说,特发服务的出现显得有些特别。近年来,监管层对于房地产业企业上市、再融资有诸多限制,许多房企、物业公司皆选择绕道香港,寻求资本支持。
特发服务此次被列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名单内,是否意味着相关政策有所松动?
“这次是不是特例也未可知。”某上市房企高管向记者分析,“但还要看看后续有没有其他房企或物业公司,以及再融资方面是否松动。”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传统行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还将受到“负面清单”的影响。
拟募资3.45亿
成立于1985年6月的特发服务是一家位于深圳的物业公司,其控股股东为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持有63.7%的股份;同时深圳市国资委合计持有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62.79%股权。特发服务的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国资委。
2019年6月,特发服务递交了上市申请。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特发服务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融资金额约为3.452亿元。
招股书显示,特发服务此次拟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25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分别投资于物业管理市场拓展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人力资源建设项目、物业管理智能化升级和节能改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资金额分别约为1.93亿元、5008.5万元、4548万元、3689.48万元、1950万元。
据披露,特发服务的管理项目涵盖高新科技园区、商业综合体、政府机关、学校、住宅等多种类型,主要客户包括华为、阿里巴巴、中国移动、国家电网、腾讯等企业。
2017年-2019年间,特发服务实现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08亿元、6.99亿元、8.9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78.12万元、5179.95万元、6532.87万元;在管项目数量分别为71个、121个、176个,在管项目面积分别为1566.09万平方米、2052.04万平方米、2273.65万平方米。
这一营收规模在目前上市的物管公司中,处于中下游水平。亿翰智库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25家物管上市公司总营收约为625亿元,有17家企业的营收规模在9亿元以上;同样有17家企业的在管面积在2500万平方米以上。
报告期内,特发服务前五大客户的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2.30%、55.78%、54.68%。其中,第一大客户均为华为,特发服务为华为在深圳、东莞、成都、武汉、廊坊等地的多个基地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对华为的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8.81%、30.81%、28.66%。
除了客户集中度较高之外,特发服务也面临着多数物业公司共同的问题,即人力成本占比过高。报告期内,人工成本占当期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 66.61%、65.19%、67.41%。
特发服务在招股书中坦陈,近年来,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员工人数持续增加,主要服务项目所在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工资水平亦显著上升,面临较大的用工成本上涨压力。
嘉和家业执行院长唐卓向记者表示,在现有的港股物业阵营中,特发服务其体量和财务表现并不突出,港股主板物业板块排队的企业很多,竞争激烈,未必能获得资本的青睐;而A股仅有三家上市物企,特发服务能进入创业板也能吸引一波眼球,说不定会有更好的成果。
松动与否仍待观察
事实上,近年来,鲜少有房地产业的企业能成功登陆A股。“此前房地产相关企业基本上不了市。”上述上市房企高管向记者表示,“没有任何成文的限制,但算是潜规则”。
这从万达、富力等公司的经历中可见一斑。2016年9月,万达在香港联交所完成私有化退市,谋求在A股上市;富力地产则从2007年便开始酝酿回A计划。但至今二者的上市计划仍未能达成。
证监会官网披露的IPO排队情况显示,截至2020年6月18日,两家企业的排名为第3、4位,万达的备注中标明“中止审查”,而富力的备注则为“因更换完保荐代表人按正常程序恢复审查继续排队,与监管政策无关”。
早前在A股排队四年之久的金辉集团则在今年初转身奔赴香港上市。
背靠房企的物业公司通常也难以得到放行。碧桂园物业也曾于2016年在上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但2017年12月,碧桂园物业撤回了上市申请,最终选择赴港上市。
香港也成了大部分房企分拆物业公司上市最后的去向。截至目前,A股的上市物管企业仅有南都物业、新大正、招商积余。
如今,特发服务成了创业板注册制的首批“吃螃蟹者”。
“创业板注册制的改革的意义在于接轨国际证券玩法,国家推行这次改革的目的在于广泛吸纳外资,会优先选取各行业优秀但尚未达到中小板或者主板要求,同时又具有潜力价值的企业纳入创业板里。” 唐卓分析认为,“而物管板块近两天风头正起。”
不过,即便有了特发服务打头阵,或许也不意味着未来有更多物业企业能够成功登陆创业板。
深圳某券商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对公司而言,选择在哪里上市的核心问题,在于哪里能更简单方便地融到钱”,而港股便是“要求低、上市快”的选择。
上述上市房企高管向记者坦言,其实对于企业来说,是否选择创业板,还是要看发行时间,“上港股时间更短,而且香港对物业股的估值很高”。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创业板试点注册制落地还伴有一份“行业负面清单”,原则上不支持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传统行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同时亦明确,虽隶属于传统行业,但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自动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企业,也支持其申报在创业板发行上市。
“之前已经申报的,不受行业负面清单的限制,但新申报的要遵守负面清单。”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记者表示,“除非证明有三创四新的深度结合,否则都很难上创业板了”。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地产金融网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地产金融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电话:025-86893515,邮箱:211600510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