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今天这一论坛我认为非常重要,中英双方能够集结在上海,发表意见,我感到特别的高兴。英国伦敦金融城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予这样的期望,我感到喜出望外。
一带一路的发展,我们应当在哪些关键点上给予关注?我认为有五个方面。
第一,一带一路的发展,一定要以人为本。我们谈一带一路建设,还有海上丝绸之路,人们走在这条道路上,历经千年,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传承?我认为最核心的精神传承就是开放,就是合作,就是互建,就是共赢。
这条道路从来都不是战争之路,中国在这条道路上学到了沿线国家许多文明成果;与此同时,中国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独特的文明,正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当今世界七十亿人云集在这个地球上,什么是最根本的诉求?我认为尽管地分东西、人在南北,然而核心的就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希望经济繁荣。我认为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所在。
第二,一带一路的发展,与古代不同的是提倡技术创新。我们现在有GPS导航,也将有北斗卫星导航,所有这一切都让可以我们扩大感知。今天一带一路的发展是一个共同发展,追求时代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创新。
伦敦和上海为什么能够找到共鸣点?两座城市至少在两点上已经或行将成为世界中心,伦敦是毫不愧色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
上海提出的两大目标分别是在1992年和1998年,1992年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经济中心,1998年提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无论是金融中心建设还是航运中心建设,我们向伦敦金融城可学之处还很多。
比如我们的人民币正在面临一场大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不能将人民币纳入一篮子货币,我们还在努力之中。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要做到利率市场化、汇率国际化、人民币使用扩大化,以及对外资金融机构与外汇管理便利化。
从市场化、国际化、扩大化到最后便利化,我们要向英国学的不只是一点两点,但核心是要用最新的科技来支撑我们的开放。科技创新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创新,人文科学领域的创新同样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充分的必要性。
第三,一带一路的发展,要注重文化多元。认知世界最重要的一种力量,就是人心的力量。我们希望一带一路走向成功,就是凝聚人心,凝聚共识。
人心和共识如果建立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建立在人的需求和人的尊严的基础上,建立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建立在互助互学的基础上,一定有光辉的前程。
即便是大家认同的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65个国家,多元性就已经无以附加。我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一定会和亚投行一样,是面向世界的,而不是固定在古代丝绸之路的版图上。
亚投行已经有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其中亚洲国家只是37个;而且还有很多国家,正准备加入亚投行。亚投行的做法,就是在尊重文化多元的基础上将求同存异作为发展目标。
第四,一带一路的发展,必须是合作共赢的发展。英国朋友今天(24日)非常直截了当地说,如果建立一个开放的、透明的、法治的,可预测的金融市场,可以在上海,可以在中国其他地区,那么对一带一路的帮助是巨大的。
我想说的是,让我们一个方案、一个方案地推进,一步一步地走,因为没有一个让我们可以统揽全局、又能兼顾各方的全体方案。还是一句话,如中国的文学家鲁迅所言,路是人走出来的。
第五,一带一路的发展,应该树立一个面向未来的目标。一带一路不是发思古之忧情,昨天(23日)中国发布了官方的翻译“B&R”。不管怎么翻译,如果要面向未来,它必须和几桩大事结合起来考量。
第一,希望一带一路真正能够拓宽我们合作的平台。比如说今天的展板,展出了我们的主办方、合作方等等,一看就是一个最佳模式,我们称为PPP模式。
第二,金融开放,金融合作,一定是一带一路发展的主轴。去年相继成立了亚投行、丝路基金和金砖银行,这三个金融机构的设立,并不排除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而是准备大家携起手来,让金融的血液流淌地更为澎湃。
第三,面向未来,应该是一个高标准的开放、合作平台。这和正在进行的几个际谈判息息相关。中美两国正在进行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这一谈判已经进行了整六年了。如果我们以开放的姿态来推进一带一路,就是我们对这次谈判成功最大的贡献。
与美国一样,欧盟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允许我用几分钟说说对英国朋友的话。
来自于英国伦敦的朋友们,刚才我提到了我们为一带一路战略所做的种种努力,我们要有这样一个开放的思想,我们要秉承很高的标准,推动最近中美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谈判。我希望来自英国伦敦的朋友能够支持我们,因为中英两国同时在和美国进行一个类似的谈判。
美国和欧盟是最大的合作伙伴,如果我们能够让所有的这些双边贸易谈判成为现实,那未来中国和全世界的合作,就能变得更加务实、更加切实,而在操作上也会更加容易,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取得成功。
谢谢各位!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地产金融网
转载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 “来源:XXX(非地产金融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站新闻中心,电话:025-86893515,邮箱:2116005100@qq.com。